孩子發(fā)起脾氣來就容易打人,可怎么辦?有什么好的應(yīng)對方法嗎?來看看專家是怎樣為您支招的吧!
受訪專家|吳臻 采訪、編輯|平燕婷 美編|徐燕芬
打人的孩子,我該怎么教他?
孩子3歲了,一發(fā)脾氣就打人,我們和他好好說沒用,“以牙還牙”,把他打一頓,也沒用。更糟糕的是,上幼兒園后,老有家長來告狀,我們每個星期都要跟人家家長道歉。現(xiàn)在帶他去游樂場,更是兩眼緊盯著他,一發(fā)現(xiàn)苗頭不對,就趕緊把他拉開。
可老這樣下去,也不行啊,究竟該怎么幫孩子改掉愛打人的壞毛病呢?
心理分析
寶貝心理分析
其實,不論是語言還是行為,很多時候是我們內(nèi)心需求或情緒的一種外在體現(xiàn),對于孩子來說,亦是如此。所以,當孩子出現(xiàn)“打人”的不當行為時,我們首先要思考的是孩子這種行為背后的原因,這樣才能進行有的放矢的應(yīng)對。
帶你了解孩子“打人”背后的真相
* 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社交經(jīng)驗匱乏 *
3歲左右,甚至四五歲的孩子,其實表達能力還非常有限,在自己的想法不被人理解、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別人不愿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時,往往不知道該如何與對方溝通,情急之下,常會本能地揮出小拳頭。
* 幼年初次出現(xiàn)打人行為時,得到了不良反饋 *
有些孩子在年幼的時候,比如1歲左右,出現(xiàn)打人行為時,家長沒有引起重視,沒有進行及時的引導(dǎo)和糾正,甚至覺得孩子的這個行為很好玩,開玩笑地對他進行“夸獎”,比如說“哎呦,你這么小就會打我了啊”;或者和他玩鬧般地“打來打去”,讓孩子覺得“打人”非但不會受到懲罰,還能引起別人的關(guān)注,很有趣。
* 孩子當下狀態(tài)不好時,也易出現(xiàn)打人行為 *
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撫養(yǎng)人的更換,或者產(chǎn)生了其他易導(dǎo)致孩子安全感缺失的情況,也易使孩子出現(xiàn)打人的情況。因為安全感的不足,會讓孩子內(nèi)心感到焦慮、擔憂,甚至煩躁。當孩子處在這種內(nèi)心狀態(tài)不佳的情況下時,即便平時不打人的孩子也可能會出現(xiàn)打人的行為。
* 從環(huán)境中或影視作品中習得了打人的行為而進行模仿 *
雖然在家中,即便每位長輩都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但也不能保證孩子就不會習得不良的行為模式。因為隨著孩子社交范圍的擴大和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從其他同齡孩子身上或一些影視作品中,也會看到一些不良行為而進行模仿和習得。
改善孩子的行為,從理解他的感受開始
* 接納孩子的情緒,理解孩子的感受 *
打人,其實很多時候,是孩子發(fā)泄負面情緒的一種最直接的方式。當想要的得不到、想做的做不了、想玩的不能玩……我們就會產(chǎn)生懊惱、憤怒、生氣等情緒,孩子亦是如此。而當孩子產(chǎn)生負面情緒時,內(nèi)心就會豎起“防御”的屏障,如果這時急著和孩子講道理,孩子往往是什么也聽不進去的。
所以,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理解孩子的感受,表達對他此刻情緒的接納,和孩子建立情感的聯(lián)結(jié),比如蹲下來對他說:“寶寶,你剛剛是不是因為……所以生氣了?”當孩子感覺自己被理解和接納時,會更愿意傾聽你說的話。
* 當孩子情緒緩和后,引導(dǎo)他自己對剛才的行為做出價值判斷 *
當孩子的情緒有些平復(fù)后,家長可以引導(dǎo)孩子回顧剛才的事件,讓孩子自己對剛剛打人的行為做出判斷,比如可以問他:“媽媽知道你是因為……所以打了他,可是這樣他就會(把玩具還給你嗎?就會跟你玩嗎?說出孩子行為背后的需求)……”讓孩子自己思考這個行為產(chǎn)生的后果是對自己有利還是有弊。
接著可以啟發(fā)孩子思考,下回碰到這樣的問題時,可以怎么做。比如和他說:“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如果下次他還拿走你的玩具,我們該怎么辦?”如果孩子回答不上來,那我們可以為孩子提供幾個選項,比如“我們可以試著和他溝通,和他說,等我玩好了,再給你玩”或者“我們可以拿別的玩具和你交換”等,教孩子一些社交技巧。
* 家長做好榜樣示范,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對象 *
孩子的學習性和可塑性都很強。所以,為了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孩子進行良好的示范。
比如平時在與人相處中,遇到矛盾、摩擦時,家長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在孩子面前與人爭吵,用和善的方式來進行溝通,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對象。
另外,當孩子出現(xiàn)良好的社交行為,比如用溝通的方式來解決社交沖突時,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給孩子良性的正向刺激和反饋,以幫助孩子發(fā)展和固化良好的社交模式。
專家提醒
有老師或家長來告孩子的狀,你可以這樣做
當有老師或其他家長來向你反映孩子的打人行為時,如果孩子在場,建議先將孩子帶離現(xiàn)場,比如和對方說:“請您先等一下。”接著把孩子帶到別處玩積木或其他玩具,然后再向?qū)Ψ郊议L或老師了解情況,做相關(guān)處理。
因為當孩子打人后,他也會害怕和擔心:一方面他會擔心被打的孩子怎么樣了,另一方面也會害怕自己將受到怎樣的懲罰。這時他的心理壓力并不比被打的孩子小。所以,建議不要訓斥孩子,也不要當著他的面和別人討論他的行為,否則會使他的壓力更大,陷入更多的恐懼和焦慮中,反而不利于孩子去冷靜思考自己行為的利弊和思索恰當?shù)膽?yīng)對方法。
內(nèi)容來源:《時尚育兒》雜志
欲了解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guān)注《時尚育兒》雜志2016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