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不停催促孩子去刷牙,是孩子的需要?牙齒的需要?還是你的需要?
文:伍娜 專家支持:李雪
編輯前話:如果刷牙在你家完全不是一個問題,那么恭喜你,少了一個頭疼的問題。但,在我家不是。我也不知道為何,“刷牙”在我家被搞成一個大問題,我也曾多次裹以“游戲”的糖衣炮彈,哄騙女兒刷牙,但換來的結果依然是“媽媽,刷牙前能讓我深呼吸一下嗎?”這樣的哀訴。
所以,當我看到心理學家李雪微博上寫著,她工作坊的學員反饋,再也不用為刷牙的事和孩子“打架”時,我看到曙光的同時,肚子里卻也揣著無數疑問。李雪說,刷牙完全是孩子的事,媽媽不應該干涉。
我是不想干涉女兒啊,她能自己刷牙才好呢,可問題是:對于刷牙這樣一件不舒服的事,孩子有什么理由、什么動力去做呢?我是應該信任女兒每天能夠堅持刷牙?還是即使有時不刷也無大礙呢?
盡管頭腦中問號多多,我還是做出了一個決定:試試。我的底線是一個星期,萬一女兒真的不行,大不了我還當回我的惡媽媽好了。然而從這個禮拜開始,女兒再沒有給過我催促的機會。不管多晚,她總會主動提醒我:“媽媽,我今天還沒刷牙呢!”
不過,我的女兒堅持每天刷牙,并不是因為她很棒,而是源于一個我犯的一個錯誤。且聽李雪如何從這個錯誤開始,梳理孩子刷牙那點事吧!
我:我家有本繪本,叫《牙齒大街的新鮮事》,說的是叫哈克和迪克的兩個細菌,專門趁小朋友吃完甜食后,在他們牙齒上挖洞。從此,每當我女兒不想刷牙時,我就告訴她:“你不刷牙,哈克和迪克就來挖洞了。”女兒特別買它倆的賬,只要它們大名亮出來,女兒就特別自覺。
李雪:這是一種催眠,而且是很負面的催眠。一個孩子天天想象著自己的牙齒要被挖掉、吃掉,他接收到的都是恐懼的能量,這種恐懼能量本身就是對身體的傷害。你可以給她看刷牙幫助牙齒亮晶晶這類的圖片、故事,而不要用恐嚇的方式教育孩子。
我:是的,雖然恐嚇女兒的時候,我也有隱隱的不安,但有時又覺得,能讓她自覺刷牙,倒也省事了。我主要是不明白,面對刷牙這樣一件不舒服的事情,孩子有什么動力去主動刷牙呢?
李雪:如果你覺得刷牙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那說明,你至少在刷牙時,跟自己的身體、牙齒、口腔沒有很好的聯(lián)結,所以才會用不舒服的方式刷牙。如果你是很有覺知地做這件事情,其實刷牙可以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所以,你要先讓自己享受刷牙,讓你和牙齒之間,建立很有覺知、很放松的關系。孩子特別好奇,當他發(fā)現媽媽在做一件很舒爽的事情,他一定想跟著你試試。做一件事情時的能量狀態(tài),舒服還是難受?放松還是緊張?比事情本身重要一萬倍。
我:那萬一孩子只是感覺好的時候,想刷才刷,不能堅持每天刷,怎么辦呢?
李雪:“牙齒好不好”跟“刷不刷牙”之間,是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關系。也就是說,牙齒好的人,不一定每天刷牙。頻繁刷牙的人,也不一定牙好。
我:這個觀點,牙醫(yī)恐怕不會同意。雖然我身邊有不少人,的確是這樣。
李雪:從心理學觀點來說,牙齒好壞,和我們對它的覺知有關。當我們很討厭刷牙,卻偏偏出于“需要刷牙”的妄想去刷牙時,對牙齒的破壞就很大,很容易傷害到它。
比如我自己,少年時代,因為妄想“經常刷牙有利于牙齒健康”,于是基本上吃了東西就要刷牙,一天刷5次都很正常。結果原本還好的兩顆牙齒,開始變黑、爛掉。出于妄想,而不是出于對牙齒的覺知去刷,刷牙的力度、頻率都會出問題,容易導致對牙齒的傷害。
而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說,腎藏精主骨,腎氣好的孩子牙齒必然好,腎氣不好,就算吃糖很少,吃完也刷牙,牙齒依然比較容易壞掉。一個快快樂樂的孩子,一個沒有被恐懼纏身的孩子,腎氣自然足,牙齒自然不容易壞。
我:可是有的媽媽也許會想,腎氣這么深層的東西也不是一下子可以改變的。就因為我的孩子的牙齒質地本來就是容易壞的,所以我才要更小心地保護它們。
李雪:媽媽完全可以對孩子說:“寶寶,我們來刷牙吧。我們一起用這個可愛的牙刷,把牙齒刷得亮晶晶、漂漂亮亮的,好嗎?”你也可以陪孩子玩刷牙游戲,讓孩子感受到愉悅的氛圍。注意,前提是媽媽是真心陪伴孩子玩,而不是假借游戲目的控制孩子刷牙,只要你想控制孩子,必然遭到孩子的心理抵觸。
我反對的是,媽媽出于自己的妄想,比如“不刷牙,牙齒會壞掉”,出于自己焦慮的負面情緒,逼迫孩子刷牙。這種狀態(tài)下,孩子對牙齒會沒有覺知,他會在痛苦中、以破壞性的方式完成這件事的。
其實,保護牙齒和吃飯一樣,是一件很本能的事情。當我們跟身體有聯(lián)結的時候,比如吃到令牙齒不舒服的東西時,下意識地就會拿起水杯,喝口水,在口腔里晃悠兩下,不是嗎?
我:那么,妄想和真相怎么區(qū)分呢?比如你說,“孩子需要刷牙”是媽媽的一種妄想,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難道不是一個真相嗎?
李雪:真相,是你當下的真實感受。
有一次我的講座上也談到刷牙問題,我問一個媽媽:“孩子不刷牙,你的真實感受是什么?”她說:“不刷牙,對牙齒不好。”我連續(xù)問了5次同樣的問題,她的答案依然如此。最后還是我引導:“你看他不刷牙,你的感覺是不舒服,還是舒服的?”她說:“不舒服。”我說:“是不是著急的、焦慮的、擔心的?”她說“是。”
就這么簡單,這就是真相,孩子不刷,媽媽很難受,所以媽媽必須讓孩子刷牙。
養(yǎng)孩子就是不斷揪出妄想的過程。一個媽媽妄想,不喂孩子吃飯,孩子會餓死。另一個媽媽妄想,不控制孩子吃飯,孩子就會把自己撐死。真相是什么呢?真相是孩子沒有按照媽媽期待的量吃飯,她就難受。
所以,下次你還是覺得非常想要控制孩子刷牙時,你可以對他說:“我要求你刷牙”,但你的理由不是:“你不刷牙,牙齒會壞掉、爛掉,沒牙吃不了東西”,而是:“你不刷牙,媽媽很難受,這是媽媽的問題,但請你幫媽媽一下。”
我:那對我之前恐嚇女兒刷牙的錯誤做法,有沒有彌補的方法?
李雪:向孩子道歉:“媽媽以前用那么可怕的繪本嚇唬你,用各種方法控制你刷牙,侵犯你的界限,這是媽媽的問題,對不起。從今天開始這件事完全由你自己做主,媽媽相信你會擁有健康漂亮的牙齒”。
內容來源:《我和寶貝》雜志
欲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和寶貝》雜志2014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