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很愛珈兒,為珈兒安排好了生活中所有的一切:一周的飲食表、每天的作息時間、餐后的娛樂活動、練琴、朋友生日時送什么禮物、每天去學校穿哪套衣服,甚至梳哪種發(fā)髻來搭配衣服媽媽都有精心的安排。
每天珈兒從學?;貋韹寢尪紩査芏鄦栴},比如“和同學相處得怎么樣?”“老師上課的內容能聽懂嗎?”“媽媽準備的點心吃了嗎?”“大家喜歡媽媽為珈兒搭配的衣服嗎?”媽媽認為珈兒會很開心自己為她打點好了一切,因為她確實是一個很能干的媽媽,她相信在珈兒的心里一定會為自己有這樣一個好媽媽而覺得驕傲。
然而,珈兒一天比一天不快樂,終于有一天,她對著媽媽大喊大叫:“你總是給我安排好一切,總是問我那么多的問題,可是你從不問我到底喜不喜歡你為我這樣做,也不問我開心不開心!”
媽媽很傷心:“難道這樣的媽媽你還嫌不夠稱職嗎?”
“我希望我的媽媽是一個會關心我心里想法的人!”
愛的有無是被愛者決定的。家長們常犯的錯誤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愛孩子。他們以自己的主觀判斷和意愿為出發(fā)點來愛孩子,根本不問孩子的感受。這種愛對被愛者是一種折磨。在父母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似乎總是父母占據(jù)著主宰的地位。雖然孩子們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上都無法自己照顧自己,但是他們依然會有自己的想法,并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欲望和權利。在很多時候,對于孩子來說,允許他們說出自己的意見遠比無微不至的照顧來得重要。所以父母不妨少說“我們?yōu)槟惆才帕耸裁?rdquo;,而多問問“孩子,你覺得爸爸媽媽這樣做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