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到一家餐廳吃飯的時候,忽然聽到鄰席有人.說:“這時候要同媽媽再見了”。因為這是一句不溫和的臺詞,我不由得回過頭一看,原來是一對年輕夫妻所帶的2歲男孩說了這話。我覺得不可思議,追問了他媽媽。他媽媽說。“這孩子把某餐廳在電視上的廣告詞記起來.每次見到燉菜.端出來就跟著這樣說。”
我們大人看電視廣告,大半都會很快就忘記。但幼兒不同,就算是很長的廣告句子,他也能從口氣到音調(diào)學得很好,記憶得很正確。
我們同0歲至3歲之間的幼兒講活,大半都喜歡用所謂兒語講。譬如把”老師“說成”老四”把“水”說作“濕濕\\\"等。但電視或電臺卻不喜歡用什么兒語,即使是這樣,除非內(nèi)容過于復雜,兩歲左右的孩子,還是能夠相當?shù)牧私狻?/p>
當然,嬰兒剛學話,最多也只能呀呀嗚嗚的幾句。這可能是發(fā)聲機能還未發(fā)達,所以雖想說話也說不好。就因為這樣,大人總是有一個先入觀念,認為必須用兒語同幼兒談活才行。假如你始終要同他講兒語,他正確的語言配線就難于完成了。
說得極端一點,或許這樣的假設就可以成立,那就是,嬰兒腦中正確的語言配線的完成,并不來自父母對嬰兒的對話,而是來自雙親或是周圍人士間的談話。假如能不用兒語對話,憑幼兒那種驚人的吸收力,不消幾個月一定能夠正確理解的。如此舍正途而不求,一定要到上幼兒園才說“你已經(jīng)不是嬰兒,說話要說正確一點,,要他矯正過來,那對幼兒來說,等于是雙重負擔了。
據(jù)說法國的母親嫁女兒的時候,會對新郎官說:“我女兒沒有很多錢陪嫁,但她能說一口很純正的法語。”要想孩子說得一口標準的語言,雙親必須在他幼小時期,多多用正確的語言對話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