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幼兒園舉行了一次挾球游戲比賽。比賽中,許多小朋友都熟練地一個接一個地把小塑料球從大口瓶里挾到小盆里,其中有個叫明明的小朋友也很努力地挾著,可他的雙手好像不聽使喚,怎么挾也挾不住球。他的媽媽在一旁著急地喊著:“挾,挾,小明快點挾呀,手不要抖動。。。”明明急得汗珠都冒出來了,聽到媽媽的喊叫,他有點惱怒地對著媽媽說:“誰叫你平時不讓我用筷子吃飯!”媽媽臉紅了。是啊,明明不會用筷子該怪誰呢?
目前,我國有相當一部分的家庭還存在著這么一種現(xiàn)象:孩子五、六歲了,卻不肯自已吃飯、穿衣服;上小學了還不會自己收拾書包;上中學了甚至要媽媽給她梳辮子,更不要說做家務(wù)事了。孩子自理能力如此弱化又該怪誰呢?
美國哈佛大學的一些社會學家、行為學家和兒童教育專家,對波士頓地區(qū)400多名少年兒童所作長達20年的跟蹤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動手能力強的孩子與不愛動手的孩子相比,長大后的失業(yè)率為1:15,犯罪率為1:10,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這似乎從一個方面證明了動手能力與孩子的成才有著相當密切的關(guān)系,也啟發(fā)我們從更廣泛的意義上去認識動手能力對孩子成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