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以往的家庭教育正在遭到質(zhì)疑。心理學家們提醒,對孩子過分的依從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這種提醒也為迷信美式家庭教育的中國年輕父母敲響了警鐘。
父母成了“愿望滿足器”
當今的美國父母總是不遺余力地滿足孩子們的要求。從參加游泳訓練班到上貴族學校。盡管他們出于好意,但還是有不少父母感到自己成了“愿望滿足器”。還有一些父母發(fā)現(xiàn),就算孩子們得到了他們想要的,他們也還不滿足。因為欲望是無止境的。
現(xiàn)在,心理學家、教育學家以及家長們都意識到是該停止這種瘋狂之舉的時候了。也許應該教給孩子們一些更重要的事情,例如:勤奮工作的價值觀,延遲滿足的能力,面對挫折的堅忍,誠實以及同情心。
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青少年問題的威廉·達蒙說:“嬌慣的危險在于會產(chǎn)生自我中心和自我關(guān)注。這是導致心理疾病的誘因。你會坐在那里焦慮,而不是想方設法改變這個世界?!?
習慣聽到“不”的父母不愿說“不”
現(xiàn)今的父母,他們自己是在勤儉和自我犧牲的價值觀影響下長大的。他們和自己的父母一輩有著明顯代溝,所以他們發(fā)誓要和他們自己的子女形成一種更親密的關(guān)系。他們甚至和孩子們穿同樣品牌的時裝,聽同樣的音樂。如果孩子們沖他們生氣,他們會倍感內(nèi)疚。
根據(jù)一項市場研究,美國家庭每年用于3~12歲孩子在娛樂、圖書以及日常方面的開銷是538億美元。這比1997年的統(tǒng)計多出了176億美元。就連一些力不從心的低收入家庭也千方百計滿足孩子們的需求。32歲的單身母親凱奇亞就是一例。她靠著自己的微薄收入養(yǎng)育著她的5個孩子。孩子們向她要昂貴的禮物,理由無一例外是“別的小孩都有”。凱奇亞說:“我不斷告訴他們我的工資只有那么多,但我不忍看他們失望的眼神?!?
愛不會毀了孩子,但溺愛卻會
商家瞄準孩子們是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之一。每個美國兒童每年要看4萬條廣告??觳瓦B鎖店也已經(jīng)進入了學校。商家的策略是從小就培養(yǎng)起孩子對特定品牌的忠誠。父母們則感受到了無休無止的壓力。今天的父母工作的時間更長,在勞累了一周之后,他們傾向于花錢買禮物以換取平靜,他們不想引起家庭沖突。
對孩子前途的擔憂也是一個因素。在一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世界里,望子成龍的父母們又如何能向那些形形色色的體育用品、外語課以及藝術(shù)培訓班說不呢?不過這些父母把縱容和愛混淆起來了。專家們提醒為人父母者:愛不會毀了孩子,但溺愛卻會。心理學家警告說,那些被過于嬌慣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陷入焦慮和抑郁之中。
認清“最大限度地滿足孩子”有害
父母們不應該把自己的期望投射到孩子身上,他們只要做出很好的表率就可以了。
而今,有些清醒的父母們開始認識到“最大限度地滿足孩子”的害處,他們正在通過各種方式聯(lián)合起來并學會對孩子說“不”。在一些社區(qū),家長們自覺地聯(lián)合起來,組成類似“家長同盟網(wǎng)絡”這類的組織,他們面對孩子們的要求設置了共同的底線。這樣家長們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而不必感到內(nèi)疚。